首七在村头烧纸,以后烧纸处逐渐靠近坟地,共烧七次。尽七时在坟地烧纸,谓之“七期纸”或“尽七纸”,之后一百天(卒泪),孝子们到坟头烧“百日纸”。孝子百日内不准剃头刮脸,也不准赴宴饮酒娱乐。以后,还烧“头周年纸”(小祥)、“二周年纸”(大祥),三周年谓之“谭服” (或称“脱孝”)。除了烧纸,家境好的还要举办家宴,款待亲朋。
来宾吊唁后,东家以“流水席”客人凑够一桌,即开一桌席)待客;若凑不够一桌,即先以“头肴”招待,人齐后再正式开席;有的地方则一人一碗烩菜,随到随吃。席间虽备酒,但不得猜拳行令,以示哀诚。
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7月,八国联军攻打天津,天津沦陷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。清同治九年(1870年)至光绪二十八年间(1902年),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,总督夏季一般在天津办公,其余时间在保定办公。清末时期,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,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。
民国二年(1913年),直隶省省会设于天津,天津属津海道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6月,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,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,同年7月,直隶改称河北,省会仍设天津,10月省会迁北平。民国十九年(1930年)6月,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,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;同年11月,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,天津市改为省辖市 [93]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6月,河北省省会迁保定,天津又改为直辖市。